如何選擇合適的陶瓷色料種類?氧化鋯珠生產廠家告訴您
2023-09-21
盡管目前已經研發(fā)出十余種陶瓷墨水, 但陶瓷墨水的彩色范圍仍較窄,鮮艷的紅色色系、黃色色系和黑色色系陶瓷墨水高溫燒成后的發(fā)色效果仍不是很理想, 制約了陶瓷墨水在陶瓷磚裝飾上的應用。
首先,陶瓷色料的發(fā)色主要決定于微觀結構,即離子的結構、電價、半徑、配位數(shù)及離子間相互極化作用。
陶瓷色料的著色主要可分成三大類:晶體著色、離子著色和膠體著色。
第一類是晶體著色,它占了大多數(shù),如剛玉型的鉻鋁紅、金紅石型的釩錫黃、鋯英石型的釩鋯藍、尖晶石型的鈷鐵鉻鋁黑、石榴石型的維多利亞綠等等;
第二類是離子著色,我國傳統(tǒng)的鐵青釉就是典型的離子著色;
第三類是膠體著色,銅紅釉的著色就是依靠氧化亞銅膠體粒子。
其次,發(fā)色效果除了與著色離子等因素有關外,還與載體的形式有關。 若形成固溶體、包裹體、尖晶石等載體結構,可提高色料的呈色穩(wěn)定性。 再次,陶瓷墨水要求具備超強的發(fā)色飽和度和穩(wěn)定性, 而陶瓷色料的粒徑對發(fā)色效果的影響很大。
黑色色料的呈色機理主要是通過顏色的減色混合原理實現(xiàn)的, 即通過幾種色料顆粒對不同波段的可見光進行選擇性吸收、終將 400~700 nm 波段的可見光全部吸收,從而使釉面呈現(xiàn)黑色。
特別是含鈷的黑色料,粒度越小,黑度越好。 棕色色料隨著粒度的減小,一般紅、黃調會增大,但顏色深度會明顯變淺。
由于人眼對棕色的色差敏感,即使在 AE 很小的情況下,也能觀察出來。 鋯系三原色色料存在結構不穩(wěn)定的問題,隨著粒徑的減小,在釉料中的發(fā)色飽和度明顯降低。
鋯系灰色色料隨著粒度的減小,呈色更加均勻。
釩鋯黃色料屬“媒染型”色料,結構穩(wěn)定性差,粒度的減小對色凋影響明顯。
包裹色料受粒度的影響非常大, 長時間研磨易使包裹結構受到破壞,缺陷增多,導致發(fā)色變淺。
Co-Si 系統(tǒng)的寶藍色料屬離子著色,在乳濁釉中粒度越小,呈色越均勻;
在透明釉中,隨著粒度減小,游離到釉中的 Co2+轉化為四配位的機會增多,其紫紅調減小,藍調增大。
在陶瓷色料結構體系中。
尖晶石型陶瓷色料的晶體結構致密、 發(fā)色穩(wěn)定、氣氛敏感度小,特別是高溫穩(wěn)定性和化學穩(wěn)定性好。如鈷藍系列、棕黃系列和黑色系列,而且尖晶石結構色料的細度越小飽和度反而越好。因此, 陶瓷墨水好選擇尖晶石等結構類型的陶瓷色料。
目前陶瓷墨水色料的生產主要采用固相法,原料的活性、原料的粒度、混料的均勻程度、表面活性劑、礦化劑種類及用量、燒成制度等因素對色料的合成至關重要。 由于納米級原料的表面吸附、團聚作用較大,混料的均勻程度較難控制,且固體反應時組分擴散只能在微米級,因此產品的質量不理想, 存在色料色彩明度低, 著色能力差,顯色穩(wěn)定性差和色差等問題。
由于固相法具有制備工藝簡單、成本較低、技術成熟等優(yōu)點,所以它被廣泛地使用。 制備時也可考慮以均勻系統(tǒng)代替非均相系統(tǒng),即采用化學共沉淀法、溶膠一凝膠法、水熱法、微乳液法等方法制備高性能陶瓷墨水顏料。
也有許多在利用化學共沉淀法、溶膠一凝膠法等液相法來制備陶瓷墨水色料,但當前存在所制備的墨水發(fā)色較淺、中位粒徑>1 μm,且粒徑分布不均勻等問題,還需要繼續(xù)深入研究。
可用于加工陶瓷墨水色料的設備, 主要有干法氣流磨和濕法攪拌式球磨機。
其中,氣流磨是以氣流作為介質,通過環(huán)形超音速噴嘴加速形成高速氣流,帶動顆粒加速,相互碰撞導致顆粒粉碎。
粉碎后的顆粒經過渦輪氣流分級機分級,合格顆粒進入收集系統(tǒng),不合格顆粒返回粉碎機繼續(xù)粉碎。
若使用攪拌式球磨機對顏料粗品進行球磨, 需要在處理粉體至亞微米級之后,再通過分級設備的分離,以得到亞微米級的產品
聲明:本網站發(fā)布的內容(圖片、視頻和文字)以原創(chuàng)、轉載和分享網絡內容為主,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,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。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,如需處理請聯(lián)系客服。電話:152-2195-6453。
本站全力支持關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》實施的“極限化違禁詞”的相關規(guī)定,且已竭力規(guī)避使用“違禁詞”。故即日起凡本網站任意頁面含有極限化“違禁詞”介紹的文字或圖片,一律非本網站主觀意愿并即刻失效,不可用于客戶任何行為的參考依據(jù)。凡訪客訪問本網站,均表示認同此條款!反饋電話:152-2195-6453。